特別報導
-
Google發表Android P開發者預覽版,支援Google Pixel並搭上潮「瀏」設計
在剛剛落幕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MWC)之後,Google於3月初發表了最新的Android開發者預覽版,為「安卓」用戶丟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不過Google工程副總裁Dave Burke也提醒各位消費者們:「不建議大家將這個版本做Root的動作,它還只是Beta版本而已。」那這全新的版本究竟叫什麼名字呢? 從開發者報告當中可以看見,目前在這個全新的版本當中,整體有蠻多的變化,接下來就由小W編一一為大家介紹,關於這次首個開發者預覽版所帶來的變化: 一、目前看見的差別在通知欄位改進,增加能夠直接於通知內部做回覆的動作,有點類似於iOS與iMassage的通知處理方式。 二、於聊天室UI畫面做最佳化,琳瑯滿目的更動能夠在應用程式當中,直接進行指紋認證最為與使用者相關。 三、在全新的設計當中,我們也能夠看到Android P限制了閒置的應用程式,使用麥克風、相機或是感應器等權限。(Facebook別想再偷資料囉:P) 四、使用者們也終於能夠透過Wi-Fi RRT(也就是我們熟知到802.11 mc)進行室內定位,甚至能夠透過RTT API再將測量距離附近Wi-Fi的距離,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手機的定位系統更為精準。 五、Android P能夠支援VP9 HDR的影片與HEIF的圖像壓縮。 除了以上這些簡單的變化之外,與消費者最息息相關的就是Android P能夠支援「瀏海」全螢幕設計,也因為目前Android系列的手機也都與iPhone X的設計看齊,我們的Cookie小編也幫各位於統整好,對於想要全螢幕的消費者們,或許可以再等等這次的開發者預覽版成為正式版,到時候就有更完整的手機作業系統能夠用啦! 最後,目前消費者們手上若是有Google自家手機,型號如Pixel,Pixel XL,Pixel 2和Pixel 2 XL的話,可以在自己的手機上改版成最新Android P作業系統。不過小W編也要提醒各位消費者們,在更新最新的作業系統之前,別忘了進行備份的動作喔! (1) (2)
-
當科幻成為科技,Apple新專利宣告即將擺脫物理鍵盤的枷鎖?
Apple(蘋果)近日在iPhone X的失利,大家皆猜測也許是與「瀏海」或是「OLED」螢幕有所關連,因此在美國本土甚至推出了購買iPhone X送iPhone 8的方案;可想而知,Apple(蘋果)一定正在積極地想要重新布局自家產品分布以及技術,就在這時我們在「美國專利及商標局」(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USPTO)上看見他們推出了一個全新專利! 打開「美國專利及商標局」(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USPTO)網站,可以看見在的文件內容當中,提到了一項專利是「具有增加可視性和抑制反射的雙螢幕設備」(原文為:dual display equipment with enhanced visibility and suppressed reflections.)。相信消費者們看到這邊就能夠略知一二,蘋果非常有可能將雙螢幕的第二螢幕作為動態鍵盤來配置,也就意味著,蘋果在iPhone 7上捨棄了實體Home鍵、在MacBook上增加TouchBar之後,似乎要正式擺脫物理鍵盤的枷鎖,迎來全新進化? 既然知道要使用雙螢幕設計,目前在2個螢幕之間的連結則分成2種,第一款是採用金屬設計,透過類似於門閂的設計做連結,另外一種則透過類似於Microsoft Surface Pro的概念將雙螢幕二合一,並且也能夠單獨拆卸做使用。消費者們這時可能就會好奇了,那難不成Apple(蘋果)只是想將2個iPad配對在一起做使用嗎?這在專利文件當中也有提及,在實際的產品上並非如此,而是用了一段程序相關的圖片明確指出,其中一個螢幕將有可能會是採用OLED面板,而另外一片則為LCD面板。 在專利當中接下來就是要討論的問題便是若是第一個螢幕接收到第二個螢幕所反射的光線時該如何解決,於是Apple(蘋果)希望能夠在透過在2個螢幕當中增加偏振層來解決問題。雖然這樣的類似產品也在2016年由Lenovo(聯想)推出的YOGABook我們就有見過,但是採用這樣的技術也就代表,那些著重喜歡機械式鍵盤體驗的消費者們將喪失他們的樂趣。 最後,小W編這邊發現在設計草圖當中,亦出現了蘋果新產品Apple Pencil的身影,或許這次的設計是能夠透過改變螢幕顯示的方式,將第2個螢幕作為鍵盤以及繪圖板做使用,這樣對於創意設計工作者可以說是一大福音,無須外接電子繪圖板就能夠直接切換,便利性超高! 這樣擺脫物理限制的設定,正準備迎向一個全新的未來,即將帶著我們從電影、小說、漫畫中的「科幻」成為「科技」!或許Apple(蘋果)也是時候該回頭思考,怎樣的商業模式才能夠讓他們回到賈伯斯還在的盛世,那個iPhone 4S和MacBook Pro單一商品專業化,透過這種方式就能撐起整間公司的大量盈餘,不只是消費者樂見的模式,也能夠將公司帶向正確的方向。
-
台灣獨立遊戲《返校》一週年,現在正式登陸「Nintendo Switch」,準備好走一趟60年代的台灣了嗎?
去年(2017)的1月12日,台灣有一間獨立遊戲製作公司赤燭遊戲(Red Candle Games),耗費了相當長的時間籌備以及企劃,透過整個團隊齊心協力,終於成功打進Steam平台,而後參加當年度「台北國際電玩展」,也成功入圍《2016 IndiePlay》的「最佳遊戲大獎」以及「最佳音效提名」。他們今年(2018)更將遊戲觸角伸向全新的家用主機平台「Nintendo Switch」上! 在前些日子,赤燭遊戲(Red Candle Games)在他們自家Youtube平台上放了一部名為「返校EX」的影片,片長57分鐘,如此讓玩家們可以看見《返校》究竟是如何從無到有再到爆紅。小W編在2月的某一個近於凌晨的夜晚,點開影片之後,彷彿進入精神時光屋一般,就這麼看完了。就算我隔天還要上班…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hPXPE0NmXg 附上「返校EX」的影片網址,大家要小心點閱,可能的話,等你有額外的一小時再點開他,要不然你的一小時就不見了… 小W編在看影片的時候發現,其實台灣的人才確實都相當厲害,不論是畫美術的敬恆還是音效製作;相信玩過這款遊戲的玩家們,對於畫面的驚艷以及音效的體驗真的是「嘆為觀止」。我自己在玩這款遊戲的時候,對於那個背景音樂以及在城隍廟前的「擲筊」印象深刻,那個音效完全還原「筊」敲擊地板的聲音,回頭看了影片才知道,原來,他們真的買了「筊」來擲。用這樣的方式在做遊戲,怎麼可能不成功? 在今年過完年之後,小W編去買了Nintendo Switch之後,透過將自身帳號設定在日本或是歐美的時候,就能夠登入他們家的Nintendo Shop上,讓男孩兒逛數位遊戲購買的平台,就跟讓女孩兒逛網拍一樣。(又偷戰XD)我就看到了熟悉的方芮欣的身影,需要的容量為2GB,只能提供一人遊玩,目前售價訂為1,296日元,正式於3月1日開賣囉! 除了PC平台上,首次登陸在全新的電視遊樂器平台,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們,準備買來請你的爸爸媽媽坐在旁邊,一起看一下台灣遊戲團隊,對於60年代的刻畫以及故事掌握,讓他們知道,台灣遊戲也是強到不行!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biQhfqPO2E Nintendo Switch版的預告
-
《Blizzard爐石戰記》推出猛瑪年禮盒隨後釋出改版消息!迎來高飛的「烏鴉年」誰是主軸?
不說大家可能不知道,小W編是一位超愛玩卡牌遊戲的玩家,不論是《遊戲王》還是桌上遊戲(桌遊),所以當Blizzard(暴雪娛樂)推出《爐石戰記》(HearthStone),我毫不猶豫的馬上就參加封測,果然在第三波的時候抽到了資格啦!還記得當初的「死聲獵」、「冰法」,那個連護甲都可以噴光的「雅立史卓莎」。到了現在,準備要迎來全新的「烏鴉年」囉! 相信各位玩家們一定知道,2017「猛瑪年」對於台灣的玩家們來說相當重要,不論是在改版的資訊上,或是比賽的表現上,台灣的玩家、選手表現都非常亮眼;除了舉辦超大型的台中彩繪珍娜、台中草悟道阿薩斯雕像,再到爐邊聚會、連《全明星賽》和《世界大賽》都由台灣選手「偷米」以及「Tom60229」奪下冠軍!爐石元年正式起飛! 迎來新的一年,在「爐編閒談」中BB也有提到,自從上次將蒼藍龍、希瓦娜斯.風行者、「炎魔」拉格納羅斯、壓倒性的力量、冰霜長矛、隱蔽等六張卡牌移入名人堂之後,今回又要將寒冰屏障、冷光神諭者以及熔火巨人等三昌卡牌移入名人堂。至此,幾乎能夠正式宣告,「巨人術」、「冰法」、「爆牌賊」將從標準模式中絕跡,但是也很明顯的可以看出Blizzard(暴雪娛樂)想要將遊戲節奏放慢,進行互動,而將OTK(One Turn Kill)的牌組盡量屏除在標準模式之外,所以在改版的時候你也能夠看到快攻牌組越來越少啦! 這次在全新的標準賽制當中,會隨著全新下個資料片一起來到,而這樣也就代表需要把海怪年的卡牌移入開放制作使用,分別是「古神碎碎念」、「夜夜卡拉贊」、「黑街英雄之加基森風雲」,但各位玩家們也不必擔心,在「猛瑪年」所推出的三款資料片都也還能夠使用,最大的影響或許應該是「翠玉幫」的大伙們,可能要與他們的掌門人「阿雅.黑掌」說再見了,幫QQ。 那最後我們會看到全新的烏鴉年標誌,以及準備推出的資料片特色,各位玩家們果然馬上發揮創意思考,究竟會來到什麼樣的主題?而大家不禁紛紛猜想,藉著第一個資料片的特色可能是在「翡翠夢境」,以及第二個資料片的紫色背景就像是「麥迪文」特殊色一般,究竟是否真如大家所預料呢? 最後這次當然也有送全新德魯伊英雄—露娜拉,她是半神塞納留斯的長女。只需要在標準規則下進行排名或是休閒對戰中打贏10場《爐石戰記》對戰,就可以拿到囉! 最後的最後,提醒大家。想知道更多烏鴉年的消息?在留言處留下你的問題,並於台灣時間 3 月 3 日凌晨 3 點收看官方《爐石戰記》Twitch.tv 直播,加入遊戲總監Ben Brode及首席製作人Yong Woo ,他們會進行關於全新《爐石戰記》紀年的Q&A!
-
第6、7、8代Intel Core處理器安全性韌體更新釋出,「幽靈」與「崩潰」不再擾
Intel在2018年伊始,就收到其近20年來的處理器,皆有「崩潰」(Meltdown)與「幽靈」(Spectre) 的安全漏洞之警訊,這個由Google的Project Zero (俗稱GPZ)團隊所發現到的硬體級資安事件,讓不少晶片廠、系統廠、軟體廠忙起來紛紛補洞,以嘗試彌平這次的「災難」! 有關於「幽靈」與「崩潰」安全漏洞,請參考以下專題文章。 -------------------------------------------------------------------------------------------------------- (01) (02) (03) (04) -------------------------------------------------------------------------------------------------------- 由於先前Intel推出的韌體更新,有可能導致電腦發生無預警重新啟動的狀況,導致後來,以防止消費者不小心下載到那個韌體更新而導致電腦問題更多,所以Intel自上次突鎚之後,這次在發布新版安全性韌體更新時,更加小心翼翼,不再躁進了。 約莫一個月之後,Intel終於2018/2/20,也就是狗年初五開工的第一天,釋出了,可防堵「崩潰」(Meltdown)與「幽靈」(Spectre)」的漏洞,這次的韌體更新也包含了Retpoline,這是Google團隊針對Spectre Variant 2 (幽靈變種2)漏洞所提出來的解決作法,可避免性能受到影響,也讓這次的更新比上次穩多了,不再發生無預警重新開機事件。(看來Google好像比Intel更懂CPU? XD) Intel還特地針對Retpoline的解決方案,寫了一個工程師才看得懂的,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 在適用的平台方面,包括第六代(Skylake)、第七代(Kaby Lake)與最新第八代(Coffee Lake)的Core家族處理器,當然也包括極致效能級的Core X家族,以及Xeon Scalable、Xeon D等伺服器家族處理器。而Intel也建議OEM廠商們趕緊跟進,以推出最新的韌體,並供應給其下游的廠商及終端用戶,以防堵其遭受駭客的攻擊! 既然推出了6、7、8代的更新,那麼5代(含)的用戶也不需要急著向Intel敲碗,因為在裡面,有列出詳細CPU列表,以及目前韌體更新的推出近況,綠色(通常都是6、7、8代處理器)表示已推出安全性更新,用戶已經可以安心來更新。而黃色則表示(與上次的MCU列表中)有更動的部份,通常是有新版釋出,但還不是最後版本(有可能會重新開機)。至於白色的則是還在計畫中,消費者若您用到的是該CPU的話,只能先再等等囉! 簡單來說,只要看到您的CPU是落在綠色範圍,就可以去向主機板廠商、系統廠商敲碗,去向他們要最新的安全性更新。或者稍微再等一下,2月底前各系統廠商、主機板廠商,就會陸續發布最新有涵蓋到這次針對「幽靈」(Spectre)」與「崩潰」(Meltdown)漏洞補洞的BIOS更新。 既然這次Intel掛保證說6、7、8代處理器已經「處理完畢」,那麼消費者只要等廠商推出新版BIOS之後,就可以去更新了!早更新早安心,要不然哪天真的你的電腦被駭客攻擊,導致重要資料被竊走,到時候可別怪Intel囉! (01) (02) (03) (04)
-
超愛「Refresh」,Intel首款第八代低功耗Core i3筆電CPU出爐!效能再提升!
為再一步鞏固低功耗筆電處理器的市場,Intel在2017年8月間公佈了其第八代Core i7與i5家族的筆電版CPU,雖然架構與第七代家族類似,但不同在於新款Core i7-8550U和Core i5-8250U皆配備四核心八執行緒(4C8T)的設計,比先前2C4T的架構來說,同樣是以25W低功耗運作,但新款CPU的效能確有顯著的提升!的程度,因此可說是不錯的架構! 隨後Intel持續推出Core i5與i7的家族,但在Core i3部份卻遲遲沒有消息!直到2018/2/12,以回擊AMD發表的Ryzen G系列APU,勢必將對超輕薄筆電市場的生態造成不少影響! 先前Intel在第七代(代號為Kaby Lake) Core i5、i7的U系列低功耗CPU,只提供雙核心設計,i3家族連Turbo Boost超頻技術都不具備。不過現在,讓效能有大大的提升! 由於AMD也在2017年第四季,最重要的是還內建Radeon Vega繪圖晶片,不管是CPU、GPU效能以及功耗,都打趴Intel的U系列筆電處理器!事實上,在CES 2018的AMD攤位也展示出不少低功耗的入門級遊戲筆電,確實造成Intel應該受到不小的壓力! 終於,Intel發表了同樣是15W設計的,可說是第七代Core i3-7130U的小升級版本。雖說第八代Core i3-8130U基礎頻率只有2.2GHz (第七代Core i3-7130U有2.7GHz),但這次具備了Turbo Boost 2.0技術,最大頻率可達3.4GHz,再加上支援DDR4-2400與LPDDR3-2133,搭配Intel UHD Graphics 620 (其實只是改名,並加入H.265/HEVC Main10的Codec而已),讓這顆CPU的功能,能夠跟AMD Ryzen 3系列的行動處理器相媲美。 ● 2C4T (雙核心/四執行緒) ● 3.4 GHz Turbo Boost超頻時脈(單核或雙核) ● 內建Intel UHD Graphics 620繪圖晶片(基礎時脈: 300 MHz,爆發時脈1 GHz) ● 支援高達32GB的DDR4-2400或LPDDR3-2133記憶體 ● L3快取容量4MB,TDP(設計功率)達15瓦 (以800MHz執行,效能低到10W) 不過,這顆Core i3-8130U也因為只有配置2C4T,最多只能跟同樣配置2C4T的Ryzen 3 2200U Mobile相媲美,尚無法跟配置4C4T的Ryzen 3 2300U Mobile相比!繪圖效能更不用說了。因此,Intel要如何靠這些第八代行動處理器,來戰勝AMD的Ryzen Mobile家族,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這次來真的! Intel挫咧等! AMD Ryzen 5 2400G / 3 2200G APU 效能實測,入門遊戲級新選擇
看完上禮拜五之後,小W編最後也提到:「那這顆AMD推出企圖左右包抄Intel Core i3、i5的APU究竟表現如何,就請各位玩家們,我們2月12日晚上十點準時回到這,跟著天橋下的說書人小W編且看下回分解!」來吧!玩家們準備好你的溫開水和宵夜,待我娓娓道來這2顆全新APU的效能吧! 小W編這一次測試的方式採用最簡單的方式進行,既然這次的測試讓這2顆APU使用RADEON VEGA Graphics的內顯以及AMD Ryzen 3 2200G及Ryzen 5 2400G其本身的效能做檢測,並沒有額外使用外接顯示卡,我們就來看看這次的測試平台吧! 處理器(1):AMD Ryzen 3 2200G 3.5GHz 4C/4T 處理器(2):AMD Ryzen 5 2400G 3.6GHz 4C/8T 主機板:MSI B350I Pro AC 記憶體:G.Skill FlareX F4-3200C14D-16GFX DDR4-3200 @2666MHz 顯示卡:無,使用內顯AMD RADEON VEGA 8 Graphics及AMD RADEON VEGA 11 Graphics SSD:Micron Crucial MX300 2TB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LATINUM SERIES SS-1050XP3 10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 bit Version 1709 (Creators Update) 電源計劃設定:AMD Ryzen Balanced 這一次採用的測試平台主機板以及記憶體皆為原廠提供,使用的是由MSI所推出的B350I Pro AC,屬於一張ITX規格的主機板,支援的CPU插槽腳位為Socket AM4,記憶體插槽支援的是DDR4的規格;最後在擴充槽支援1組的PCIe 3.0 x16。 看完主機板,這一次所使用的記憶體為小W編之前有幫各位玩家們介紹過的,不過當初介紹的是8GB x4 kit,這次所使用的為8GB x2 kit的版本,算是在AMD平台上廣受好評的一條記憶體。 首先看到的是AMD Ryzen 3 2200G在CPU-Z以及GPU-Z之下的系統檢測: 看完AMD Ryzen 3 2200G的檢測之後,我們馬上看到的是有關於AMD Ryzen 5 2400G的系統檢測: 因為這一次來了2顆APU一同做測試,所以小W編為了不增加各位玩家們閱讀上的障礙,將相同的測試軟體以及遊戲皆合而為一,減低玩家們閱讀的重複性,接著就來看看這次新的APU表現到底如何吧! 透過小W編所使用的測試軟體使用,再搭配基本的APU效能圖表的統整後,各位玩家們可以看見在PCMark 7和PCMark 10上的表現以入門級的處理器而論,表現亮眼。在CineBench R15的多核心運算上有著令人滿意的表現,與B350晶片組的搭配確實能夠成為一台不錯的入門機。看完了處理器本身的數據之後,我們就準備來看今回在全新的APU上頭所增加的內顯RADEON VEGA Graphics在繪圖成像以及遊戲的表現如何吧! 看完效能的截圖以及圖表之後,相信各位玩家們也都有發現,小W編這一次是並沒有使用外接顯示卡進行測試,在內部所顯示的記憶體標示上,遊戲當中的檢測為1GB,雖然不足以應付《GTA5》這樣3A等級的遊戲,不過在Full HD(1920x1080)的解析度表現下,AMD Ryzen 3 2200G在3A大作遊戲能夠將其幀數拉至17FPS附近,像是去年十月底剛上市的《刺客教條:起源》或是《駭客任務:人類岐裂》,都能夠達到基本要求;而AMD Ryzen 5 2400G則就更不用說,甚至在Hitman(殺手47)的遊戲當中有21.25FPS的表現,以內顯的表現而論,算是令人激賞。 除此之外,各位玩家們一定都沒注意到在這次的處理器上,記憶體的頻率能夠原生支援至2933MHz,但是PCDIY!的編輯部注意到了!若是玩家們有能夠購買如同烈焰槍一般強力的記憶體,或許也能夠將記憶體時脈向上提升,增加效能喔! 最後來說說小W編本人的小小測試心得吧!遙想那些年剛接觸這些產品的我,第一款實測的處理器就是AMD Ryzen 3 1200系列,當時因為處理器本身不具有顯示卡,所以外接獨立顯示卡做測試,當時我們只能夠就處理器執行測試軟體的效能進行檢測,而顯示的部分都只是外部顯示卡的成績而已。但是在2018年的2月,他們已經準備好要全心開闢戰場,透過APU當中附上自家的RADEON VEGA Graphics,準備與Intel Core i3-8100與Intel Core i5-8400一決雌雄! 其實各位玩家們看完了上開的效能表現後,應該不難發現,在基本使用的運算上能夠負荷基本文書機或是入門遊戲機的所有需求,PCMark 7和PCMark 10的表現也都可圈可點;而小W編因為今回沒有使用獨立顯示卡做測試,單以處理器做測試,在遊戲大作上雖然沒辦法達到能夠遊玩遊戲的要求,不過在CineBench R15之OpenGL測試的FPS完全沒有卡頓的情況發生。 別忘記了這2顆APU都能夠原生支援記憶體2933MHz的頻率,也因為這次的產品是將4C/4T及4C/8T內建至1個CCX當中,所以不論是單測記憶體的速度還是在內顯的表現上,效能提升上就非常有感!(當然對挖礦也有幫助) 最後就要提到最重要的C/P值了,因為大多數的玩家們會選擇這樣的產品時,考量到的就是我所花出去的價格能夠得到多少的效能表現,而在AMD Ryzen 3 2200G和AMD Ryzen 5 2400G的千顆報價為99美元以及169美元,與自家前一帶的AMD Ryzen 3 1200相同,換算台幣(匯率以2月12日的台灣銀行牌告為主)大約是新台幣2,898元及5,023元,以目前能夠查到的訊息,Intel Core i3-8100與Intel Core i5-8400分別需要新台幣4,190元與6,390元。就光以價格而論,幾乎都各便宜1千元以上,你還再擔心使用AMD的處理器需要額外多花錢買獨立顯示卡嗎?現在,AMD Ryzen 3 2200G、AMD Ryzen 5 2400G通通給你!效能、價格、內顯,入門機種,夫復何求? 最後不免俗地放上規格表以及比較圖表供玩家做參考: (01) (02) (03) 廠商名稱:AMD - 美商超微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電話:02-2655-8885 廠商網址:
-
《絕地求生》(PUBG)正式手遊版授權由騰訊取得,彭于晏代言,2月9日正式封測,手遊時代來臨!
這半年來電腦平台上最火熱話題想必就是《絕地求生》(PUBG)!這款由「Blue Hole」(藍洞工作室)所推出的大逃殺遊戲造成了相當大的風潮,不論是在亞洲地區相當受歡迎,連歐美都有相當多的玩家們投入這款遊戲的懷抱,甚至成功擠下《英雄聯盟》(LOL)在Twitch實況平台上的霸主地位。中國的《騰訊互動娛樂》自從買下了「LOL」後,野心勃勃地望向「PUBG」!現在,正式授權的手遊終於由「騰訊」奪下! 在前些日子,第十屆的「騰訊遊戲嘉年華」(TGC2017)的最後,公布了關於「騰訊」與「PUBG」公司聯合出品,並且由騰訊互動娛樂旗下的光子工作室群操刀,建構在「虛幻4」的遊戲引擎底下打造全新的《絕地求生 刺激戰場》手由廣告,幾乎媲美原版PC端上遊戲的畫質,以及無改動的玩法,都正式向玩家們宣告《騰訊互動娛樂》的野心。 這款透過「虛幻4」的遊戲引擎以及光子工作室群投入近200名員工所打造的遊戲,幾乎能夠完美移植PC端上的遊戲體驗;譬如說,如同原作的地圖設計、真實槍械的手感與彈道回饋、載具的駕駛以及回饋都有高度的還原,並且透過對於手機平台的高度優化,從反外掛、手機機型配置,再至操作以及溝偷方面,都能夠有不錯的表現。 《絕地求生 刺激戰場》是由PUBG正式授權的正版手遊,在2月9日時正式開服封測,並且同步開放Android、iOS 平台;支援的平台相當多元,基本上Apple的iPhone以及iPad都能夠遊玩此款遊戲;而在Android的平台上則以中國自家所推出的手機為主,不論是OPPO、小米還是華為都能夠遊玩。 不過各位與小W編一樣位於台灣、澎湖、金門以及連江縣的夥伴們,可能都沒有辦法下載遊戲,目前似乎僅限中國的玩家們下載,所以不論是位於台灣或是歐美國家的玩家們都是沒辦法從商店當中找到這款遊戲,或許VPN之後就能夠下載囉! 近來手機平台的興起,大家可能家裡沒有一台電腦,但是手上絕對有一台智慧型手機,確實改變電玩以及電競的生態,不過老派的小W編還是特別的喜歡PC端的遊戲,習慣了大螢幕之後,對於電腦與朋友們一同透過FPS視角對抗外掛還是相當開心!(遇到外掛還是很想罵髒話就是XD)那各位玩家們,若是有想要下載遊戲的話,別忘了VPN喔! (01) (02)
-
微軟(Microsoft)據傳想收購VALVE、EA和PUBG?從「3面向」剖析動機和對於玩家們的影響!
小W編這幾天看新聞,在上看到一則消息,其中提到:據傳微軟(Microsoft)想要收購VALVE、EA和PUBG(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絕地求生),為其旗下的UWP(Universal Windows Platform)平台注入一攤活水,看到這則消息的我,也跟玩家們一樣非常震驚,究竟微軟只是突發奇想的「妄想」?還是是預計好未來規劃的「試探」?就讓小W編從「微軟」、「遊戲廠商」以及與大家最相關的「玩家」3個面向下去做討論! 那首先我們就從微軟開始吧!對於微軟這樣的舉動其實並不讓人意外,他們自家的UWP介面的確不如其他平台業者,如他們Xbox One的最大競爭對手Sony PlayStation或是在PC端上的Steam,當然在遊戲產品的銷量上當然也是大幅的落後。那我們就要思考,究竟微軟升職的遊戲部門執行副總裁Phil Spencer為何會想出這樣的對策來挽回現在遇到的瓶頸呢? 微軟的遊戲部門處境就如同揮軍北伐曹魏的諸葛丞相,久攻不下,且耗費了大半國力在行軍北上,導致了蜀國的元氣大傷;而武侯最終也在五丈原上殞落。沒錯!以微軟目前的財力當然不是《三國演義》中蜀國能夠比擬的,微軟手握至少1,300億美元的現金,幾乎可以說是他們想做什麼就能夠做什麼的狀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微軟如此心急呢? 造成微軟急躁的重大原因之一,小W編猜測,絕對與任天堂於去年(2017)3月上市的Nintendo Switch有所相關。在Xbox One於2013年11月首賣後,目前累積銷售大約3,500萬台;而相較之下,Sony PlayStation4截至今年,總銷售也來到了7,300萬之多!不過這都沒有讓微軟意識到自家的平台有多麼的脆弱,來到了去年(2017),任天堂的Nintendo Switch首發從3月一路造成轟動,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達成了全球1,000萬的銷售量,堪稱家用主機前無古人、後可能也無來者的紀錄! 而久攻不下的市場竟然還被後起之秀的家用電視遊樂器一舉超前,微軟當然發現問題,於是拔擢了原為Xbox負責人,現在是遊戲部門執行副總裁Phil Spencer道出了什麼樣的問題而有想要收購這3間公司的傳言呢? 各位玩家們不曉得有沒有猜對,是的!那就是因為Xbox One上沒有任何一款玩家們喜愛的獨佔遊戲(編按:該遊戲只於該平台上市發行,並無於其他品牌或平台上市發行)!這樣的問題到底對於Xbox One有多嚴重呢?大家現在可以向Sony看過去,在Sony PlayStation4上有《底特律:變人》(Detroit: Become Human)、《魔物獵人:世界》(Monster Hunter: World)和《最後生還者2》(The Last of Us Part 2);這些獨佔平台的遊戲,都吸引了眾多玩家們目光以及「荷包」,所謂有群眾的地方就有金流;現在回頭一望Xbox One,雖然也不是沒有獨佔的遊戲,但是《腐朽之都 2》(State of Decay 2),《除暴戰警 3》(Crackdown 3)和《盜賊之海》(Sea of Thieves)並沒有吸引到玩家的目光! 當然,這樣並不代表微軟沒有資源、沒有能力能夠製作高質量的遊戲,今年在「遊戲大獎」(The Game Awards)上,《Cuphead》也得到了最佳獨立遊戲的獎項,雖然為獨立的小工作室製作,不過最終也為微軟的名下做發布,小W編也曾經在的現場試玩過呢!不過對於微軟高層以及遊戲部門而言,可能不算是多好的消息,若是沒有辦法找到一款相當好的IP或是一系列的作品,在家用電視遊樂器的平台上會失去大量的關注。 那需要得到關注的最快方法是什麼?也就是透過據傳的收購VALVE、EA和PUBG一案,依據此舉能夠達到2個相當好的效果,不只能夠增加自家遊戲、Xbox One平台以及使用者介面的修改,更重要的是,能夠借此機會,將PC端最強大的敵人給納入麾下。 為何提到使用者介面呢?相信各位玩家們一定都知道,在Xbox One以及Microsoft Store上的介面相當雜亂無章,沒有類似於Steam透過玩家們點擊遊戲時的相關資訊,透過大數據分析玩家們可能會喜歡什麼樣的遊戲,以這樣的方式讓玩家們增加購買意願。但是Microsoft Store的介面呈現相當混亂的狀況,而且可不只有混亂而已,在使用上不容易連結到其他的玩家,想要在此平台上架的遊戲也都需要通過微軟的審核,確實相當麻煩。小W編也必須老實地這樣說,Steam的崛起確實也在PC遊戲的市場上成為了一個指標性的存在,倘若Valve沒有開發Steam,或許現在就是群雄割據的時代了呢! 小W編第二個要談到的就是對於「遊戲廠商」的影響,目前其實也有相當多的遊戲廠商正在積極的研發自家的「遊戲平台」,從暴雪娛樂(Blizzard Entertainment)研發的「Battle.Net」、再到Ubisoft推出的「UPlay」,都是將自家的遊戲整合在同一個平台內,那如果真的如微軟規劃,買下了Valve、EA和PUBG的話。對於遊戲廠商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小W編剛剛也有提到,如果收購的此事成真,在PC端上的平台就只會剩下3大平台。顯而易見的,在前段的敘述當中我們也提到了這樣的狀況,對於遊戲廠商能夠選擇的平台會造成壓縮,而且「Battle.Net」以及「UPlay」相較於Steam與Microsoft Store而言是相當排外的。在他們的平台上是沒有辦法有其他遊戲廠商的遊戲,而且也有許多優惠是要直接透過他們自家的平台才能夠享有的,對於其他沒有獨立平台的遊戲廠商而言,將會是一場硬仗。 換句話說,對於沒有獨立平台的遊戲廠商,這樣的合併將會宛若浩劫一般,我們就以當初曾以《返校》紅極一時的「赤燭遊戲工作室」,就是因為選擇於Steam平台上上架自己的遊戲,掀起外國人對於台灣歷史的興趣,究竟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空背景,才能夠營造出如此這般的遊戲體驗。 那再回過來看,在假設的情況下思考,若是赤燭目前要推出他們自家全新的遊戲《還願》,卻只能限縮於微軟所收購的平台當中,可想而知會遇到的問題點一定會出現在熱銷程度之中的差異!對於獨立遊戲上架的選擇以及空間一定會相對減少,因為在這樣諾大的平台上,能夠顧及的遊戲畢竟都要具有話題性、足夠「硬質量」的遊玩畫面和玩家的期待,換句話說,沒有足夠的資本以及資源進行行銷的遊戲,可能就會因為沒有足夠的「銀彈」購買平台廣告,導致降低曝光度,而造成銷量不如預期或是沒辦法一款遊戲一砲而紅! 這樣的循環將會造成一個對於遊戲開發廠商最嚴重的問題就是,PC端的玩家們會迅速流失,何以小W編會如此預測呢?目前PC平台上正因為有著有各式各樣的遊戲,不論是RPG、FPS、劇情、驚悚等等,應有盡有;使用者介面也都相對的。但若是平台最後被「一統天下」,玩家們在能夠挑選的遊戲就會因為上述提到的2點原因而造成可選擇的遊戲減少,相對於玩家們想要留在PC上玩遊戲的意願就會降低。 玩家們的流失最嚴重的問題便是影響到遊戲開發端的廠商們,沒有了人潮以及可以操控的話題,對於投資創新全新的遊戲也就會變得更加舉步維艱。屆時,PC端的遊戲發展將會陷入最可怕的惡性循環。想必在遊戲開發的角度上,可能也是不支持微軟收購VALVE、EA和PUBG,不過話雖說如此,VALVE則已在聽聞傳聞時就公開表示,不會接受微軟的現金進行併購的可能。 想必各位玩家們看到這邊的時候,一定「in in der」,小W編的意思是拳頭硬硬的啦!了解微軟的意圖之後以及背後的目的之後,總不能只看到關於商業的說法,總要回歸到與我們息息相關的「遊戲消費者」層面到底會起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呢?且待我一一說來! 其實對於玩家們與對於遊戲廠商有些類似,微軟若是成功收購收購VALVE、EA和PUBG,會造成在平台上的限縮,那將會導致遊戲多樣生態性會被消滅,就類似於資本主義所發生的狀況相同,大者恆大,能夠享受到的資源以及能夠投資的資金往往都比其他較小的公司豐富,若是買下了VALVE之後,許多他們自家所推出相當不錯的遊戲也有可能會再被推出新作!沒錯,就是《傳送門3》(Portal 3)或是《惡靈勢力3》(Left 4 Dead 3)之類的。 也許對於某部分的玩家們會認為,這樣其實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好啊?有許多更好的續作能夠拿到更好的資源繼續開發,但是各位玩家們要進一步思考,你們會想要看到其他像是《Half-Life 3》?《Gears of War 4》?還是《Halo 4》?小W編敢跟各位玩家們打賭,這些都不是有人想要看到的遊戲的。看完了這些大作,你能知道那些獨立遊戲該怎麼辦? 沒錯,有著相當多的遊戲大作就代表各位玩家們看到更優異的畫面表現、更優秀的音效體驗,劇情的部分另當別論,畢竟各位玩家們也知道,並不是砸了足夠的錢就有足夠質量的劇情。對於以劇情或是特殊遊戲性取勝的《獨立遊戲》像是《Cuphead》或是《返校》還是《To The Moon》等等,得到的發展機會一定會大量的減少。 其實小W編本身自己是非常喜歡玩這樣的獨立遊戲,還記得當初在冬季特賣撰寫的時候,就在裡頭挑選了許多獨立遊戲,有時候我都覺得,這樣的遊戲才能夠讓我再一次體會到所謂「玩遊戲」的樂趣,並不只有「玩」而已,那樣的樂趣就像是我第一次在SEGA家用主機上碰到「音速小子」一樣興奮,或許,我只是喜歡遊戲當中最純粹的感動,不需要內附購買鍵、不需要抽箱子、不需要抽卡包、不需要嗑金讓角色得到更多更好的能力。 什麼意思呢?什麼叫做破壞與玩家的信任呢?我們不得不承認,VALVE的Steam確實帶給我們足夠的信任,雖然他們偶而也是會發生一些失誤,但是無傷大雅,也因為Steam的崛起,給予玩家們更多樣的話選擇,若是微軟真的成功地收購VALVE、EA和PUBG,可能會讓玩家們對於Steam平台以及自家UWP(Universal Windows Platform)平台的反彈! 玩家們一定會發現,微軟旗下的平台對於大多數的使用者們都是不相信的,那樣隔離的生態系統上對於遊戲的長期發展是沒辦法往正確的方向前進,而玩家們會願意在Steam的平台上購買一個根本就沒辦法拿到實體的「數位版」,就是建立在信任之上,信任這個平台提供的服務,信任這個平台給予朋友之間的連結,信任與其他陌生人的連結。微軟真的有辦法提供這樣的服務給與其他玩家們嗎? 分析完了從「微軟」、「遊戲廠商」、「玩家」的三個層面之後,最後來說說統整過後的想法吧!這是我第一次著手寫下這樣的評論文章,各位玩家們或許也能夠發現生硬的文字以及邏輯。為了此篇文章我也是做了相當多的功課。經過思考以及分析之後,我也能夠理解為什麼微軟會傳出這樣的新聞。 其實微軟本身也不是第一次想要收購其他的遊戲公司,微軟在2014年的時候也用了25億美元買下了Mojang的《Minecraft》,截至目前為止的表現都算是相當不錯,在沙盒遊戲當中,確實無人能出其右;那這次的收購對於微軟而言真的是好的嗎? 小W編對於收購VALVE和EA抱持著否定的態度,畢竟對於Steam的平台以及EA最近的風評而言,確實不必要特地的買下這2間的公司,實際上VALVE的執行長Gabe Newell也已經表示他們不會把自己的資產賣給微軟。以此看來微軟唯一可行以及可以選擇的方法也許就是收購PUBG的版權,將它納入自家PC端以及Xbox One的獨佔遊戲! 收購了PUBG可以緩解在遊戲部門過於勢單力薄的影響力,也能夠將時下討論度最高的遊戲納入麾下,等同於消滅敵人又將自己的勢力壯大;而且趁著目前PUBG除了在PC以及Xbox One之外,沒有外流於其他平台時,將其買下不只能夠造成話題還能有近2年的目光焦點! 最後,就是我私心的部分了!希望收購的傳聞就僅止於傳聞。
-
配備Intel第八代Core處理器的NUC7與NUC8現已可以預購,3月底正式上市!
Intel在經過了被人爆出「漏洞門」以及在之後推出的更新會造成電腦無預警關機的負面消息之後,終於還是有新產品上市的好消息,Intel準備在自家NUC的產品線上推出採用第八代Intel Core i7-8650U,只是在Intel官網上遲遲沒貼出任何消息,卻有英國一家叫做的NUC專賣店上,先貼出第7、8代NUC預購的消息,這些新NUC所使用的CPU,就是小W編先前報導的Intel Core i7-8809G! Intel其第七代的NUC採用的是自家第七代的處理器,在今年(2018)的3月底,他們要推出全新第七代的NUC!全新的NUC的型號為NUC7iDNKE和另外一款NUC7i7DNHE,2者皆採用相同的處理器,在SSD的部分則有著M.2以及2.5吋形式的差別! 因為採用相同的主機板產品,所以在CPU上皆採用Intel Core i7-8650U,具有Intel UHD 620的內顯、4GB的SO-DIMM DDR4-2400記憶體,最大可以擴充至32GB;內建所使用的儲存空間為128GB SSD以及Ubuntu的作業系統;若是玩家們想要選擇沒有系統的也沒問題喔! 除了能夠支援2組HDMI 2.0、7.1聲道,在網路部分,提供了1組Gigabit網路連接埠,Wi-Fi的連接也能夠支援802.11ac、藍芽支援至4.2,並且也能夠擴充自家的Intel Optane內存。 除了釋出第七代的全新硬體規格之外,同時也推出了Intel 8th NUC,採用的硬體規格相當值得各位玩家們期待,因為在處理器的部分,是使用Intel Core i7-8809G以及Intel Core i7-8705G,內顯的部分就是使用AMD Radeon RX VEGA M GH以及GL的繪圖晶片,讓NUC也可以拿來玩遊戲! 在基本規格的部分,採用Intel Core i7-8809G以及Intel Core i7-8705G 兩種CPU,內建的記憶體為8GB SO-DIMM DDR4記憶體,沒有意外的話,應該也能讓玩家們做擴充的動作,並且具有128GB的SSD作為儲存空間。並且以CPU等級和是否具有預載作業系統共分為4種款式。 講完了基本的介紹之後,這第七代和第八代的NUC皆會於2018年3月31日上市,高階一些的型號則要到4月6日才會正式釋出;不過玩家們目前已經可以上網預購,在入門的4GB記憶體、128GB SSD及內建系統的第七代售價為710美元(預購價則為709.95美元);至於在全新的第八代NUC上,Intel NUC8i7HVK採用Intel Core i7-8809G、8GB記憶體、128GB SSD以及內建系統,售價為1,199美元、Intel NUC8i7HNK採用稍低規格的Intel Core i7-8705G售價為999美元;至於沒有預載作業系統的售價,Intel NUC8i7HNK Kit以及Intel NUC8i7HVK Kit分別為999美元和799美元。不知道小W編有沒有機會拿來試用一下!(偷偷向台灣的Intel和捷元喊話XD) 有趣的是,這些產品原本在Intel的官網有貼出型號,但是在截稿前又移除掉了,是否Intel還在忙著處理CPU的「幽靈」與「崩潰」問題,所以先撤下網頁呢?還是其他原因?留下該經銷商還有貼出預售的網頁,看來預購者若下單,Intel是否能如期交貨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01) 1、 2、 3、 4、 5、 6、
最多人點閱
- 捉對廝殺:AMD Ryzen 2200G/2400G VS Intel Core i3-8100/i5-8400
- Google Public DNS上網跑更快,用戶端趕快更換IPv4 DNS設定8.8.8.8與8.8.4.4
- AMD Ryzen 5 1600X實測開箱,6核心12執行緒戰神處理器再顯鋒芒!
- 光華商場的下一步,全世界都在看!
- 為什麼要換Skylake?Intel Core i7-6700K VS. Core i7-5775C VS. Core i7-4790K新舊處理器大戰!
- 迎廣InWin 805 ∞ Infinity重裝上陣,電腦精品機殼中的頂尖之作!
- NVIDIA GeForce GTX 1080磅礡登場,史上最強大PASCAL顯示卡誕生!
- 「浦科特 PLEXTOR M9Pe 512GB」實測開箱,史上最強PCIe 3.0 x4固態硬碟磅礡登場!
- 史上最強裸測機殼,聯力LIAN LI PC-T80裸測架!
- 《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Apple、Amazon、SuperMicro》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
- Ryzen 7 1800X vs. Core i7-7700K vs. Core i7-6950X Extreme效能大車拼,AMD八核心銳龍戰神與Intel十核心愛妻之王跑分實測!
- WanaCrypt0r 2.0勒索病毒來襲,KB4012215更新程式與解毒程式下載安裝 – MS17-010系統漏洞攻擊救命仙丹!